A手机看渤燕
首页 > 新闻 > 天津 > 正文

天津:一张纸背后的营商环境之变

新华每日电讯 评论 2019-11-15 16:12:56

12日下午,初冬的天津,凉意袭人。几千名企业家匆匆步入天津礼堂,摆在他们桌子上的一张粉色A4纸立刻让大家感到了温暖。

在这张名为《为企业家服务承诺书》的纸上,不仅有“企业为上、快捷为要、公正为本、畅通为重、开放为先”等郑重承诺,还附有天津市企业家服务处工作人员联系方式。A4纸虽轻,但它背后承载着的,却是两年来天津为优化营商环境所做的“沉甸甸”的努力。

12日至13日,“天津2019中国企业家大会”召开。两年前,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天津市企业家工作会议召开,“企业家在前、官员在后”的场景也一样,但天津的营商环境,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干货满满的“津八条”打造北方“热带雨林”

来自河北的德龙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立国现在又有了一个新身份——天津市新天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今年4月至10月,老国企“混改”后诞生的“新天钢”经过努力交出了答卷:工业增加值增长了96%,达到580亿元,累计纳税90多亿元。

“天津对新天钢‘混改’顺利过渡、扎实根基、恢复经营给予大力支持,这是落实‘津八条’、践行‘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营商理念的具体体现。”丁立国说。

丁立国说的“津八条”是天津市委、市政府《关于营造企业家创业发展良好环境的规定》的简称,包括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等八项内容。

事实上,“津八条”出台之际,天津曾是全国营商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营商环境是制约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天津市多位领导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将下决心扭转困局。

2017年11月16日,天津市企业家工作会议召开,企业家坐在前排,官员坐在后排,干货满满的“津八条”重磅推出,随后,天津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企业家服务处,“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开始在天津落地生根。

“今年9月,我首次来到天津,短短50多天,天津网信部门和企业家服务处以最短时间帮助我们对接相关部门,全程帮助我们把每项活动快速落到末端的“毛细血管”,我们的团队在天津感受到了保姆般的服务,我们感觉来到了北方的‘热带雨林’。”微医集团董事长廖杰远说。

“我们下午2点提交材料,有关部门3点就召开了会议,晚上8点就逐一给出了回复!”廖杰远说,他将把集团的华北总部落在此地。

企业的包袱少了,市场的活力多了

两年来,天津把简政放权、提高效率摆在突出位置。仅今年前三季度,市级行政许可从1133项降到228项,减少了80%,实现“大瘦身”,对保留的事项也实现办事效率“大提速”,“最多跑一次”办理比例超过70%。目前,天津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6%,企业开办只需1天时间,社会投资项目从获得土地到开工平均时间压缩至75天以内。

与此同时,天津还不断降本增效,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千亿元减税降费”,仅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已实现减税降费596.5亿元,其中落实国家政策332.9亿元,天津自选动作263.6亿元,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超过700亿元。

企业的包袱少了,市场的活力多了。云账户(天津)共享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晖说,今年1至10月,他们公司享受减税降费红利共计5720.8万元,实现收入273.3亿元,纳税17.9亿元,“我们是天津新旧动能转换、创新驱动发展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结构重、动能旧,这是天津经济发展陷入困局的重要原因,这座城市深知,优化营商环境,必须从根本上优化产业机构,通过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天津从2017年开始,已举办了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在智能这件事上,天津市走在了全国前列。”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说。

近年来,天津提出打造“天津智港”,初步形成自主可控信息系统、智能安防、大数据、先进通信、智能网联车、工业机器人和智能终端等七条产业链。今年前三季度,生物、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分别超过60%和40%;高技术制造业项目个数增长62.4%。

稳定向好的数据,给出了最具说服力的答案

营商环境的转变引来了优质的项目和企业,更引来了人才。天津“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实施17个月以来,累计落户各类人才22.3万人,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业人员超过五分之一。

浪潮集团天津公司副总经理郝俊昌说,“海河英才”行动计划让他们公司的研发团队从200人增至500人,通过天津搭建各种平台,入津的企业和天津本地的企业互相交流,在融合中不断实现创新。

从2017年底出台“津八条”,到2018年底出台“民营经济19条”即《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再到今年9月开始实施的《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本次企业家大会桌子上的那张粉色A4纸之外,优化营商环境的理念更是根植于天津各项改革发展事业。

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6%,连续七个季度稳定向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4%,增速全国第一,市场主体增加20万多户,增长20.8%。平均每天有740户新增市场主体落户。

两年间,营商环境是否优化,市场给出了最具说服力的答案。(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鲲、宋瑞)

p0q0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