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手机看渤燕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正文

中粮地产重组成功:证监会放行 老房企获新生

时代周报 2018-12-11 19:24:01

(原标题:中粮地产重组成功:证监会放行,老房企获新生)

[摘要] 在住宅开发与商业持有双轮驱动格局下,中粮地产既能通过开发型物业的高周转实现现金回流,又能分享持有型物业带来的长期稳定收益和升值红利。

文/刘娟

12月4日,中粮集团旗下中粮地产(000031.SZ)与大悦城地产(00207.HK)的重组方案获得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历时17个月,这一重组终于要步入发行阶段。作为第一批央企改革试点企业,中粮集团正在努力推动粮油、食品、金融、地产四大板块整体上市,给出的时间节点是2020年,关键性指标是打造超500亿元规模,甚至超1000亿元规模的专业化公司(平台)。此次重组也因此意义重大,是中粮集团央企改革的成功范例和实践体现。

中粮地产也因此有了机会再出发,重组大悦城的目的之一就是整合资源,提升中粮集团地产业务的运营效率。背靠着中粮集团雄厚的政商、资金实力,接下来,如何做强、做优、做大地产业务,如何在行业竞赛中更主动、更灵活、更具话语权,这家23岁老房企中粮地产,将在房企阵营中寻找到一方合适的位置。

整合终柳暗花明

中粮旗下地产板块漫长整合之路,终于画上一个句号。

去年7月24日,中粮地产因筹划重大重组事项开市起停牌。一个月后,他们公开重组标的—大悦城地产。大悦城地产是中粮集团的商业地产平台,数年前借壳侨福企业在香港上市。

今年4月,中粮地产在接近700页的文件中,将定价、估值、交易和风险提示、未来影响等重组细节一一披露。但证监会在今年10月,以交易标的资产定价公允性缺乏合理依据,没有放行这次重组。

随后,中粮地产再次推进重组事宜,增加了中企华出具的估值报告,用收益法论证交易作价的公允性。而大悦城地产在2018年至2020年的18.91亿元净利润承诺,为12月4日重组成功加了一道筹码。最终,12月4日,重组方案获得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

事实上,中粮地产和大悦城的产品线相互独立,各有侧重,形成互补,中粮集团内部对二者的重构、整合与改革早已展开。

2014年7月15日,中粮集团成为首批被纳入国资委“四项改革”试点的六家央企之一。2015年年中,中粮集团对架构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调整,建立了18个专业化业务平台,分平台推进各项改革试点活动。自2015年以来,已有中粮包装、中国肉食、中国茶叶等多个平台完成了混改。2017年7月底,作为集团重要板块之一的地产业务板块也开启了整合的序幕。

在央企深化改革,强调“做强做优做大”和“提质增效”的发展方针下,中粮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急需整合在一个股权平台下进行发展,两个公司的整合势在必行。

按下发展加速键

2016年起拉开的风风火火国企整合浪潮中,地产央企是重要参与者。

中海中建合并、中海鲸吞中信、五矿整合中冶、招商局合并蛇口等,每一宗交易都气势磅礴,但最终都走上了新台阶。中粮地产也期待通过此轮重组品牌合力,按下发展“加速键”。

根据中粮集团计划,“十三五”期间,集团将致力打造2-3个营收超1000亿元规模、4-5个营收超500亿元规模的专业化公司。重组后的中粮地产,正成为离这个目标最为接近的板块之一。

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大悦城地产已成为中粮旗下最为成功的商业地产运营平台。今年1-10月,大悦城收获近60个行业重量级奖项,销售额达152.6亿元,同比增长11%,客流突破1.5亿人次,同比提升9.7%。中粮地产同样在行业获得了良好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在北京、上海、深圳、厦门等20多个布局城市,出品了壹号系列、祥云系列、锦云系列、鸿云系列等产品线。

“作为中粮集团旗下涵盖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的唯一专业化平台,重组后的中粮地产将以市场上少有的全业态地产公司的全新姿态开启新阶段,”中粮地产称,接下来,住宅、商业板块将优势互补,并发挥双方在融资、市场、人才、土地获取、品牌等方面的深度协同效应。

现在,大悦城融资成本在4.28%,中粮地产融资成本在4.3%-8.5%,整合成功后的中粮地产可实现境内外两个融资平台的打通,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在业务协作上,此前,中粮地产与大悦城合作开发深圳宝安25区城市更新项目,就是两者开始发挥协同效应的最佳体现。

在住宅开发与商业持有双轮驱动格局下,中粮地产既能通过开发型物业的高周转实现现金回流,又能分享持有型物业带来的长期稳定收益和升值红利。

海通证券在研报中写道,双方的地产业务资源将深度整合,进一步巩固“3+X”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重点区域的市场份额,未来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p0q0

J